一碗烟火慰平生 ——王祥夫散文的文人情怀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-02-27 15:17:46 阅读量:

?

      十多年前偶尔翻阅大同日报,见“云冈”副刊有个专栏“祥夫言事”,读了《从画说到肥皂》,旁批:“祥夫此文让金沙官网js80806想到张岱,散散漫漫,随手写着,一种气息弥散开来。”专栏一路读来,祥夫先生以个人化细小琐屑的文本题材,使“日常生活审美化”,恰恰可以对抗时下普遍弥漫的焦躁、狂乱的社会顽疾。
        散文以其写实的文风,直抵生活真实、直指人心深处。
        如果汪曾祺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位“文人士大夫”,那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祥夫先生就是“汪曾祺系”文风的赓续者。其散文取材多源于生活琐事,画面感与色彩感扑面而来;文字口语与书面语相得益彰,浅显易懂、清新脱俗;文字语言的空白处意蕴悠长,语言风格渗透着一种质朴、平淡冲和的美学韵味,读来回味无穷。

      在心中修篱种菊

      散文的结构虽然是形式,但又不仅仅是形式,而是一种有生命的本然状态。散文和作者的文化底蕴、人生态度紧密相连。
        “家大人平生好酒且好种各色花木,记得他只在院子里的沿墙一带种芍药,还记得家大人对朱可梅师说芍药的好就好在一到冬天就什么都不见,年年春天又会重新开始,花虽好看却不给人找麻烦,只这一点又与牡丹不同,牡丹到了冬天,最好是要用稻草把它围那么一围才好过冬,芍药却不给人找这个麻烦。芍药开花的时候,家大人会搬一把藤椅坐在芍药那里喝茶,既然是时已入夏,父亲穿一条淡米色派力士裤子,上边是白府绸衬衫,人坐在那里真是爽然好看,这种记忆总在心里,每看芍药便不由得让人想起。芍药若开花,一定是要在雨后看才好,雨后放晴,芍药开起,一世界都是亮丽。而昔人所说的‘芍药摇晚风’却让人想象不出是何种情境。但向晚风来,在夏天,却是一件好事。”散文《芍药摇晚风》,写的是不起眼的普通芍药花,但祥夫先生却以一颗朴实心去感知平庸生活的美好日常,读者阅读中感受到浓浓的人间情味。
        祥夫先生深受传统文化熏陶,其思想既渗透着传统儒家文化平和淡雅的风致,又隐涵着道家文化超脱旷达的审美意味,先生执意追求的正是熔铸了“中和主义”“天人和一”双重美学的深刻传统文人思想。祥夫先生说:“金沙官网js80806只是喜欢那个画面,芍药开花总是让花从叶丛中探出头来,风吹着,花轻轻摇着,好美。”正是在这种审美意识观照下,先生的散文结构呈现出一种随意的、不事雕琢、不经谋划、自然流动的美学韵味。行文表述不急不缓、悠哉悠哉,看似散漫的闲笔其实都非闲笔,偶尔出现在文中的人物,就是平淡生活背景下互相联系着的亲情、友情、爱情、婚姻中的万千不舍。看似随意出场的人物,都浸透着祥夫先生无限的人文主义情怀——在心中修篱种笆。

      与平庸生活正面交锋

      祥夫先生半生归来,依然心似少年,每日于庸常的生活中找寻生命的本真,在文学里创作、书写独特的文化记忆。先生认为随笔与散文就是让自己闲适一些,让阅读的读者精神彻底放松下来。“金沙官网js80806生活在这个世界上,除了要做许多正经事和宏旨大义相关的事,也需要做一些一点儿意义都没有的事。虽然没有意义,但金沙官网js80806高兴去做,它也就有意义了。”在傍晚时分看晚霞、没事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看流云、闻闻花香,生命的意义就是岁月静好、未来可期。“还有一个真实的想法就是想要人们知道一些事,这就有了传播知识的意思。”一些稀松平常的生活画卷,祥夫先生总是敏感地把它转换成一种独特的生命体悟,并提升到“美质”的思想高度,再还原到自己的文本作品中,给读者带去感动、带去欣喜、带去闲适。《芍药摇晚风》是祥夫先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,“随笔与散文一如小菜,相比之下,小说可以说是主食与大菜,小菜与主食和大菜是不一样的,小菜就是要让人来品味的,吃小菜难求其饱,但其美好的滋味却往往又让人忘不掉。”祥夫先生爱方寸短文中的人间温情,认为读者读书的最高境界:首先是消遣,也是一种享受。读者的享受还在于通过阅读品味作家的精神世界;品味作家与众不同的情趣,这样的感受弥足珍贵。
        随笔散文如水,柔弱无骨、变幻不定;随笔散文写作形态“自由放浪”,易学难工;随笔散文结构如行云流水般没有固定形态,往往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张力,读者极其容易看到作家于麒麟皮下露出马脚的地方就是随笔与散文。祥夫先生的小随笔和小散文,因为小,几乎没有藏拙的可能,这也是先生喜欢没事写写随笔与散文的道理,先生写随笔散文一直是一件无比享受的事情。“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得‘闲适’二字是真正的幸福。一个作家,能执笔写出闲适的文字也是一种幸福。也让人能够于此看出一个时代的岁月静好。”先生说自己的散文精选集《芍药摇晚风》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去的,“一是要闲适,二是不要开口就教育人。”先生用尽洪荒之力一生都与平庸生活正面交锋,先生的文本一路凯歌高奏。

      读懂烟火

      祥夫先生十三岁随父亲的朋友朱可梅学画金农的梅花,十四五岁读周瘦鹃《盆栽趣味》,更喜欢上里面的一盆宋梅,五六十岁推崇“文学老梅”台静农画的梅花和《龙坡杂文》。数十年间,先生画了不少梅花,写得更多。文章标题带“梅”字的就有——《友梅》《说梅花》《纸上的梅》《另一种梅》《〈腊梅山禽图〉的细节》,春节先生家的对联是:“春随芳草千年绿;人与梅花一样清。”先生说:做人要像梅花一样,“一点一点从苦寒里开出那最好的花”,又说“艺术”二字要从眼上过、再从心上来,做人做事也如此。另外,《梧桐》一文:“古时的画家画梧桐树,叶片都是用笔扫,当然是侧锋,笔触相对要大一些,因为梧桐的叶子很大,画梧桐不能用细碎之笔。在中国,可入画的树很多,松柏和梅树还有竹子,这些植物可以让人说出‘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’‘梅花香自苦寒来’、竹子‘未出土时先有节,已到凌云仍虚心’这样的话。而唯有梧桐却让人说不上什么好,而它分明又不是‘等闲之辈’。传说中的凤凰,如果在天上飞一整天,一旦要落下来休息就非梧桐不可。过去的民间画匠背着箱子到处走,无论去什么人家给什么人画,只要画凤凰,便一定要有梧桐树。梧桐树的树干似乎很光润,但没听过谁用梧桐木做大家具或造屋架梁,但做古琴却离不开梧桐。古琴又叫‘丝桐’,梧桐树生长在中国就像是专门为了给人们做古琴或其他乐器。关于梧桐树,有一句评剧《花为媒》里边的唱词:‘大风吹倒了梧桐树,自有他人论短长。’这句唱词什么意思,仔细想想,是越想越让人不明白,但好好儿一大株梧桐树横倒在那里,确实是让人看了心里不会舒坦。春天的时候坐车从北方往南方走,有时候你就会看到车窗外的道边一株一株高大的梧桐树正在开花,枝干高举,花色微紫,真是大气好看。”,先生多年笔耕不辍,进而声名远播,恰恰是“栽下梧桐树、引得凤凰来”的真实写照。
        散文随笔写作重要的是看一个作家的文化修养,如果有偏重的话,散文随笔写作更偏重文化积累。祥夫先生的散文回到民族传统文化中,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挚爱,创作上追求现实主义的表达。字里行间充溢着浓厚的传统“文人情怀”,没有苦心经营的结构,不刻意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,行文有意无意间,平淡质朴、娓娓道来、如话家常,体现了对民族性灵的发现,先生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。语言上力求表达传统文人的情怀,书中文字是祥夫先生对生活、人生精微而深邃的体味,处处充溢着“美质”,看似琐屑的描述升华为一种深沉的哲理人生。(作者:山西金沙官网js80806新闻与传媒学院闫东艳)

      媒体来源:山西市场导报2023-02-23

  • 山西省教育厅
  • 山西大学
  • 中北大学
  • 山西农业大学
  • 山西中医药大学
  • 太原理工大学
  • 山西师范大学
  • 山西财经大学
  • 山西医科大学
  • 太原科技大学

Copyright ? 2006-2022 山西金沙官网js80806 All Rights Reserved.

校址: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:037009

总值班室电话:0352-2088844 传真:0352-7158137

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 晋ICP备11005719号-2

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
关闭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